观察轮胎温度
关于束角的调整,在fh4里,调整束角的情况还是比较少,但是在拉力比赛中,稍微调整以下束角也不会带来太大的差别。我们可以稍稍前轮外束(向外调整),这样能够让赛车能够更容易转向过度,方便过一些较急的弯道,也能帮你处理一些转向相应的问题。后轮内束(向内调整)能够让赛车更稳定,且能帮助减少过度的转向过度。
轮胎定位的调整
前后倾角的调整需要应车而异。过高的值,会导致赛车车身更倾向于自动回正,这对于拉力赛车来说并不是意见好事,我一般的调整是在4°-6°范围内调整。需要注意的是,调整前后倾角之后,需要重新调整外倾角。
防倾杆
防倾杆
防倾杆的调整很难说,但是思路总是往软调整。较软的防倾杆,让悬挂能够在不平整路面上独立变化。尽可能地在最坏地条件下往软调整,比如说雪地,泥泞的路况。如果路况较为平整,可以往前调至整个滑动条的1/5处。
弹簧与阻尼(悬挂)
弹簧的调整是一个大头,需要上路去观察调整。但是出发点可以是之前提到的公式(再次出现)
(Max - Min) * W% + Min = X
弹簧
设置好弹簧的硬度之后,把车身调整至一个较高的高度。然后上路通过遥测去观察悬挂,你能看到每一侧弹簧的压缩程度。空白代表未压缩,绿色代表被压缩程度。一辆车身较低且弹簧较硬的赛车,其弹簧压缩程度会比一辆车身较高且弹簧较软的赛车的弹簧压缩程度较少。
悬挂遥测
不过为了找到弹簧的调整是否合适,需要去观察我们的悬挂的表现,怎么去观察呢?回放模式!
通过回放模式观察轮胎
回访模式中提供了多种摄像机角度,其中,我们可以用回放模式来观察轮胎是否及时回弹至地面,并观察车身是否稳定。手柄玩家甚至能用扳机来控制回访速度,实现慢动作回放,仔细观察。
以下是一些关于问题的解决方案:
内侧轮胎抬起:软化悬挂,软化防倾杆。
轮胎未及时回弹至地面:软化回弹硬度。
赛车在经过一些小凸起时“跳起”:软化压缩硬度。
赛车在经过一些凸起后“做下蹲”:硬化弹簧。
赛车无法处理好一些凸起(延迟起跳/过度起跳):硬化压缩/回弹硬度
顺带一提:如果你通过遥测观察发现赛车的悬挂似乎总是容易被完全压缩,那可能是因为悬挂的调整出现了问题,你可以考虑硬化弹簧,或者适当将车身抬高。这里就体现了选车的重要性。
空气动力
空气动力在拉力的作用不大,因为车不会像公路赛车一样有个很突出的车速,所以把空气动力往“过弯”调整,代表牺牲不会太多。适当的往“过弯”调整,找到自己满意的一个值。我一般是前翼往“过弯”调整,尾翼保持在中间某一个值。
刹车
刹车的调整不用多说,过度往前轮调整,可能会导致车过度往前倾,如果有这种情况,适当的往后轮调整一些。刹车压力,如果是ABS开,保持在100%,如果是ABS关,可以按个人喜好,稍稍抬高一些。
差速器
差速器也是一个比较个人倾向的设置。通常是,前轮加速锁定一般不会太高,通常是25%;后轮加速锁定一般在50%以上。注意,四驱车可以调整中央差速器,让赛车动力更多的往后输出是一个比较靠谱的调整。
齿轮
齿轮的调整比较细,但大体还是需要按照手感来调整。给一个思路:尽量往加速上调整,但不要拉到头。在不牺牲极速的情况下,适当往加速调整。如果某一个档位中,出现加速过快,失去抓地力的情况,单独的去调整这个档位。